锦鲤配资
昔日抢得火热的小区停车位,居然从标配变成了“烫手山芋”。
6月11日,“车位卖不动了”的话题一度引发广泛讨论,曾经被称作“黄金资产”的香饽饽似乎失去了吸引力。
广州某业主136万购买的停车位,两年时间跌了86%,对于这种状况他后悔得直拍大腿:“亏大了”。
无独有偶,杭州一品质小区开盘时停车位39万,结果交付时同样的停车位变成了25万,整整缩水14万。
而成都的网友也吐槽原本17万的停车位,现在标出10万出售,仍然无人问津。
不少网友当初购买时本就是为了投资,眼看着“金疙瘩”变成了“土坷垃”,统统砸在自己手上不说,想卖都找不到下家。
目前,全国多地都出现了小区停车位价格腰斩的现象,网络上也经常能看到挂出地下停车位折上折优惠活动的广告。
谁能想到,停车位几年前还一位难求前景大好,如今会落得如此光景。
比车位还贵的停车位风光不再。
曾几何时,业主买房都想给自己的爱车买个车位,不但方便泊车也减少了在小区寻找车位的时间。
但在当时,平均3户才能拥有一个车位,基本上有将近一半的家庭根本买不到车位。就拿北京来说,2015年时全市车位缺口高达371万个。
在这种情况下,小区车位的售价水涨船高,越是有需求的小区溢价就越高,在地段好的小区买房,要想购买车位纯靠抢。而对于老小区来说,想停个车得使出十八般武艺。
那些年,一线城市中停车位涨幅翻倍的情况并不少见,与同期房价涨幅频率相比,可谓一骑绝尘。
一般车位价格普遍在20万-30万,豪宅区动辄百万,但即便这样车位仍然供不应求。
停车位炙手可热,很多人也从中发现了商机。他们通过投资停车位,转手就能卖个好价钱,前后一倒手比炒房的投资回报率高不少。
于是停车位的售价不断飙升锦鲤配资,巅峰时期一个停车位炒得比车还贵,堪比买了一处二、三线城市的全款房。
可谁能想到,物极必反,盛极必衰。
2023年前后,越来越多的停车位开始滞销,有的虽然不断打折但仍然找不到买家,缩水速度令人咋舌。
一位浙江网友,40万的车位跌到10万,硬生生亏掉了30万,一提起来他就“肝疼”,却半点招都没有。
还有网友曾分享在卖房过程中的尴尬局面,本想着连带车位一起配套出售,结果买家只想买他的房子,却不准备买车位。为了顺利把房子卖出去,他同意拆分后单独卖房。
结果时隔三年,他的车位仍然没有卖出去,不得已为了回笼资金,他只好将车位租了出去。
他表示:“早知道车位价格会如此缩水就该早点脱手,如今车位都快烂在手上了,再不租出去,只怕都凉凉了。”
这种现象,不但存在于一线城市,就连二、三线城市的车位跌幅也超乎想象,特别是新开盘的小区尤为明显。
有位网友就是在摇中新盘时,为了停车方便,顺带买了一个车位。当时总觉得等房子交付以后再买,担心位置不好不方便出行和使用。
但他万万没想到,等到小区入住时,地下停车场仍有不少车位在售,更让他气愤的是,此时的停车位价格竟打了六折。
面对这种现状,不少网友都表示,这断崖式下跌的速度堪比烧钱,却又无可奈何。
其实,停车位价格暴跌与市场供求趋势不无关系。
近几年,房地产发展速度放缓直接影响了车位的销售,消费者对于住房的需求度也相应下降。新房交付后,入住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商对于车位的销售。
目前,新开发小区的车位相较于最初的1:0.5上升至1:1.8,极大地缓解了停车位供给不足的现状。
就连老旧小区也在升级改造中,通过各种方式新建了停车位,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车位少的难题。
同时,开发商为了保证房产开发符合政策要求,全力降低资产负债率,而导致资金链紧张,不得不一再折价出售车位,以至于车位价格不断下降。
虽然从整体上看锦鲤配资,部分一线城市的热门地段小区的停车位仍有少数紧缺现象,但在上海、广州等地,小区车位需求问题普遍得到了有效解决。
据统计数据,2023年底上海汽车保有量为550万辆,车位比达到1∶1.15。作为发展较快的南方城市广州,汽车保有量在2023年时已达到355.7万辆,停车位约为388.3万个,车位比达到1:1.09。
随着市政工程的完善以及房屋配套设施的建立健全,停车位的数量仍然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加,可供选择的地面停车位极大地满足了附近小区居民的需求。
再加上近几年,国内新能源车爆发式增长,它的高性价比吸引着很多用户的目光,因此对于充电桩的需求不断增大。停车时车主会就近寻找有充电桩的地方泊车充电,对于固定车位的需求也就打了折扣。
即便有部分新能源车主有购买固定车位的需求,也会对固定车位周边的情况,以及充电桩的安装是否方便提出更高的要求。当地下停车位不能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时,固定车位就成为鸡肋。
当前形势下,市场需求变化导致车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稀缺性,进而带崩了停车位市场价格。
在消费理念不断变化的今天,追求高性价比的生活成为首选。
不少网友表示,购买车位动辄几十万元的花费,占用了太多的家庭资金,倒不如租用车位,即便加上车位管理费,一年下降不到一万元的支出,可以说非常划算了。
一位广东的网友就曾在网上留言称,他所住的小区也有很多停车位在售,平均10万元左右,还要每月缴纳60元的车位管理费。
但如果租用停车位仅需300元一个月,一年下来4000元足够,哪怕租用10年满打满算才4万元,怎么看都比买车位合适。
不得不说,当供需趋势逆转,可以在不同场景下做出更多选择时,停车位的光鲜必然一去不复返。
目前来看,平衡供需关系尚有待时日。
不少地方政府针对停车位滞销的情况,指导开发商和二手市场花大力气去库存。先后推出了补贴优惠政策、促销活动以及优化管理方式等吸引消费者,力争盘活停车位买卖市场。
去年下半年,重庆、乐山等地相继出台了补贴政策,如果购买新车位即可申请2000元现金补贴。
广州市已颁布相关政策,明确规定开发商禁止将房产与车库、车位进行捆绑式销售,同时允许将车位车库的销售款项,纳入商品房预售款项的专项管理体系中。
国内部分地区还升级了地下车位精细化管理,购买车位附带车辆洗护服务等,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位的去库存率。
在房地产发展日趋放缓,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,因势利导创造更丰富的使用场景,是车位溢价逐渐消失后,必然要面对的课题。
反观消费者是购买还是租用车位,不同群体会有不同的选择。
在部分小区车位比仍有待提高的情况下,购买车位用于家庭自用而非投资,则购买车位当然是首选。
但如果结合自身情况,并不想投入过多的资金且更喜欢灵活的租用方式则建议租用车位。
当前,随着房市与车市的发展,车位需求差异化趋势日渐明显。
在出行方式与消费理念不断变化的今天,停车位已渐渐从炙手可热的投资属性回归基本需求的使用属性。
未来,车位可能不再是所有人的必需品,无论是买还是租用,都将是基于个人实际需求、经济能力和生活便利的个性化选择。
参考资料:
1.快刀财经《曾经比车还贵的停车位,如今甩卖都无人问津了?》
2.三联生活周刊《从一位难求到无人问津,停车位为啥卖不动了?》
3.钱江晚报《“到手就贬值”杭州有人懵了:亏15万才卖掉!跌太快》
4.在湾区《3万一个“白菜价”?广州车位跌到尘埃?》
5.中国新闻周刊《最后悔的,就是全款买车位》
6.魔都财观《上海的车位彻底卖不动了》
作者:红菱
编辑:歌
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